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20
1
佛心分享-讓我升級的那些書

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系列 第 20

使用者體驗成熟度是動態系統,而不是階梯-Day20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UX Maturity Is a Living System, Not a Ladder

核心觀點

  • UX Maturity(成熟度)不是一個「爬到最上面就結束」的梯子,而是需要持續照顧、調整、適應的活的系統。
  • 目標不是單純升級到下一階段,而是讓 UX 能在不同環境變化中持續健康發展。
  • 模型的四大面向:策略、文化、流程、成果。

常見的「梯子思維」問題

  • 認為進步必須線性向上。
  • 過度關注下一階段,忽略鞏固已有的好做法。
  • 一旦出現退步,就覺得失敗或防衛。

為什麼「階梯思維」有問題

  • 假設進步是線性且只能往上,忽略回退與不平衡發展的可能性。
  • 過度關注「升級」而忽視強化現有有效做法。
  • 當發生回退時容易士氣低落。

活的系統思維要點

  • 成長是非線性的,不同面向會以不同速度發展。
  • 需要持續照顧(反思、調整、建立韌性)。
  • UX 成熟度必須有組織層面的支持,而非 UX 團隊單打獨鬥。
  • 變化與回退是自然的,重點是能適應與恢復。

案例啟示

  • 只追求階段數 → 可能變成「表演成熟度」,而不是實踐。
  • 有架構但沒反思 → 看似穩定其實停滯。
  • 領導更替或策略變動 → 沒有系統支撐的 UX 會快速退化。
  • 草根推動 → 即使沒有高層支持,也能透過持續對話逐漸改善成熟度。

維護 UX 成熟度的好習慣

  • 定期檢視(不只做一次大評估)。
  • 接受變動,把回退視為自然循環的一部分。
  • 用模型做反思而非排名。
  • 慶祝持續穩定的好做法,不只是升級。

建議的實踐方式

  • 節奏化反思:將成熟度檢查納入例行節奏(Retro、跨部門會議、UX 健康檢查)。
  • 正常化回退:將變動視為自然現象,不責怪團隊。
  • 用模型做對話,不只是排名:利用四要素找出阻力與機會。
  • 慶祝持續性成果:重視長期維持而非一次性突破。

心得分析

UX 視角

「成熟度是系統性的狀態」,而不是靠幾個專案的成功就能永久維持的光環。
在現實中,我看過太多團隊一旦達到「有設計系統」、「有使用者研究流程」就自認成熟,但其實早已停止檢討方法是否還有效。

  1. UX 的價值必須與組織策略連結,不然遇到人事與預算變動時,很容易被邊緣化。
  2. 要更積極地建立反思節奏(如 Retro、UX 健康檢查),而不是等出問題才處理。
  3. 退步並不是失敗,而是生態系的自然波動,重要的是能否快速修復。
  4. 對 UX 來說,這是從「執行者」到「生態系管理者」的思維轉變。

PM 視角

UX Maturity 這種「活的系統」概念其實和產品生命週期管理很像。
產品不會因為上線成功一次就永遠成功;UX 成熟度也不會因為到達某階段就自動維持。

  1. 避免 KPI 驅動的假成長:如果只追求「成熟度升級」這種可展示的成果,很可能忽略了對真實使用者體驗的長期影響。
  2. 跨部門責任共擔:成熟度不只是 UX 團隊的事,需要 PO、工程、行銷、客服等角色都把 UX 當作產品成功的一部分。
  3. 韌性設計:就像產品要防止單點故障,UX 生態也要有防護措施(流程、文化、策略)來抵抗領導換人或優先順序調整帶來的衝擊。
  4. 持續檢測與調優:要把 UX 成熟度的檢視當作產品迭代的一環,而不是年度大專案。
    對 PM 而言,最大的收穫是:UX 成熟度不是 UX 的 KPI,而是整個產品團隊的競爭力基礎。

上一篇
混合方法研究:結合定性和定量數據-Day19
下一篇
Icon Usability 的核心原則-Day21
系列文
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3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